应美国密西西比大学医学中心高级内镜及内镜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内镜中心)主任唐守江教授的邀请,我有幸于2019年12月至2020年5月在该内镜中心研修学习。密西西比大学医学中心创办于1955年,坐落于密西西比州杰克逊市。1963年,密西西比大学医学中心开展了人体肺移植手术;1964年,该中心使用黑猩猩的心脏,成功完成了心脏的移植;该中心还是唯一一所美国指定的一级外伤中心医院。
初到密西西比大学医学中心,感受到的是美国医师、护士及医学生待人接物的友善,她们脸上带着微笑,无论是否相识,都会主动问候,“Good morning”“How are you”“Have a good day ”……在和谐轻松的氛围中,大家开启了一天紧张而忙碌的工作。
内镜中心包含消化内镜及支气管镜室,消化内镜共有4~5个操作间,操作间的外观虽然略显陈旧,但每天都有大量慕名而来预约唐教授的患者。通过这里的半年学习,我掌握了很多疾病的诊断和处理方法,如食管颗粒细胞瘤、嗜酸性食管炎、食管纤维血管肉瘤、缺血性胃病、胃窦血管扩张症、胃错构瘤等。在我的从医生涯中,很多疾病仅在参考书中看到过,没想到在唐教授的内镜日常工作中经常会见到,这正是我需要向唐教授学习的。唐教授告诉我,工作中碰到不懂的疾病要有“穷追不舍”的精神,反复查阅文献,反复总结,再回到具体病例,完成理论―实践―理论―再实践的学术升华。这种真知灼见跟唐教授严谨的思维和对科学的不懈追求是分不开的,正因为有了这种科学认知,唐教授在自己的从医生涯中,已发表科学引文索引(SCI)论文140余篇。
我此次研修的主要目的是关于超声内镜(EUS)及超声内镜下细针穿刺技术(EUS-FNA)的学习。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超声内镜就成为各种胃肠道粘膜下病变及胆胰疾病的重要探查工具。经国际学者近30年不懈的努力,EUS及EUS-FNA已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微创内镜诊断及治疗技术,EUS-FNA结合ROSE(快速病理评估)可立即完成病灶的病理活检。内镜中心每年可完成300~500例EUS-FNA。在这里,我学习了大量EUS-FNA引导下明确诊断的胰腺癌、胰腺淋巴瘤、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肝癌等的治疗知识,这为我回国后开展新的诊疗项目起到了重要作用。这里胰腺疾病比较多,可能与他们的饮食习惯相关,所以胰腺疾病的病理获取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我国胰腺疾病亦有上升趋势,因此,EUS及EUS-FNA作为微创诊疗手段,必将为外科术前手术与否的选择与评估带来重要依据,也将为患者带来巨大的福音。我还观摩了唐教授在内镜下的许多高水平治疗技术,比如食管狭窄针刀切开成形术、胃造瘘术、内痔的套扎治疗术等。
这里的医患之间处处充满了尊敬、和谐与信任。首先,患者被推进操作间时,医师会与其沟通,询问症状,并告知注意事项,然后会当面朗读患者的信息(相当于操作前核对制度),包括患者的姓名、年龄、住院号、拟操作的手术名称及术者,患者同意后开始麻醉。这一过程看似简单,其实大大拉近了医师与患者的距离。每到这时,患者总会面带微笑仔细倾听,这不仅增加了患者对医师的信任,而且也很好地执行了术前核对制度。其次,操作过程中医师、护士、技师、麻醉师都对患者表现出极度的宽容及尊敬,只要患者稍有不适,他们就会安慰患者。患者处于这样的氛围,回报给医师的也必然是理解和尊重。最后,关于操作后患者的随访制度,唐教授提到,每一例患者都要随访,包括询问术后情况及告知术后注意事项、向患者告知病理结果,手术简单的患者由专业护士电话随访,手术稍复杂的患者他会亲自随访,并且给患者邮寄病理结果。正是这些看似简单的沟通,给患者的感觉却十分温暖,这也很值得国内医者学习。以患者为中心是医院工作的永恒主题。以患者为中心,就是把方便让给患者,把患者的需求视为医院的追求,有效促进医院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在这里,处处都能体会到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一进门诊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门口的雨伞手拿袋子。每到下雨时,人们就会自觉地将雨伞放入袋子中,这样既有效地保持环境卫生,更有效地防止患者滑倒事件的发生。在内镜室,医务人员为患者准备了放义齿的塑料盒子,以方便患者随时存取;靠垫、靠枕随处可见,操作内镜时能让患者更舒适;对于做静脉麻醉的患者,麻醉医师会把患者的眼睛贴上保护膜,一方面是防止异物进入眼睛,另一方面避免造成患者眼部术后的不适。这些细致入微的关心,真正把“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落到了实处。
短短半年的研修生活结束了,在这里,衷心地感谢唐守江教授。他不仅传授了我大量的内镜操作技巧,而且指导我如何提升自己的英文水平及科研水平,以便为更多的患者服务,他高尚的医德及精湛的内镜治疗水平值得我学习。这段经历使我受益终身。
作者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