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要闻
返回最新要闻发布时间:2021-11-19
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国际合作司主办,国家卫生健康委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人才中心)承办的中国-中东欧高级卫生行政及卫生应急专业人员研讨班于2021年11月16-17日在线举行。来自阿尔巴尼亚、波黑、克罗地亚、爱沙尼亚、希腊、匈牙利、黑山、北马其顿、罗马尼亚、塞尔维亚及斯洛伐克等11个国家,以及我国卫生行政、卫生应急、疾控领域专业人员和外交官共160余名代表参加了线上研讨。外交部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事务特别代表霍玉珍大使、国家卫生健康委国际合作司二级巡视员陆明博士、人才中心党委书记张俊华博士以及阿尔巴尼亚驻华使馆公使衔参赞Novruz Çeta先生出席研讨班开幕式并致辞。
霍玉珍大使表示,从2012年至今,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经过9年的发展已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跨区域合作平台,不仅促进欧盟内部平衡发展和欧洲一体化,也丰富了中欧关系的内涵。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从未切断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联系,相反,我们以更加强烈的合作意愿,相互帮助,为全球抗疫贡献了许多正能量。她指出,在后疫情时代,中国将一如既往地为全球抗击疫情作出贡献,为各国人民谋幸福,各国必将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中国和中东欧国家应该顺应时代潮流,携手应对挑战。
陆明表示,卫生健康领域合作是中国-中东欧国家务实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15年首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卫生部长论坛举办以来,在卫生部长论坛机制框架下,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在医院合作、卫生政策、公共卫生和卫生人才等合作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积极进展。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在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方面有相似的地方,正处于卫生体制机制建设的发展期、完善期。他指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肆虐,给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带来巨大挑战,也让我们深切地认识到维护卫生安全、促进健康可持续发展、推进卫生领域创新的重要性。希望通过本次研讨班交流中国和中东欧国家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好的经验和做法,加强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和人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建设,加强国家和地区层面的公共卫生安全风险防御体系建设,积极开展卫生安全与传染病防控的全球治理与合作,推动中国—中东欧卫生合作再上新台阶。
张俊华表示,自2017年中国-中东欧国家卫生人才合作网络成立以来,中国和中东欧国家在卫生管理、医院管理、医学技术等方面的人才交流逐渐频繁,合作更加密切。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卫生应急人才队伍发挥了重要作用,希望中方与中东欧国家的代表利用本次研讨,分享在公共卫生应急、传染病防控,尤其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良好实践经验和做法,持续推进传染病防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慢病防控和卫生人力资源开发等务实合作。
本次研讨班中方师资来自国家卫生健康委国际合作司、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以及中国中医科学院。研讨主题包括: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的全球卫生治理和人才培养与合作,公共卫生体系与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多渠道多点触发预警机制、新冠肺炎疫苗效果和意义以及国际视角下的传统医学应用等。来自罗马尼亚、塞尔维亚、北马其顿等国家代表在线分享了本国在疫情应对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和面临的挑战。研讨班参会人员一致认为开展交流与合作、加强各国之间信息分享是应对疫情的积极做法,能增强互信、促进合力应对卫生挑战,并期待会后开展进一步交流。